先前朋友到家裡造訪的時候問我:你有這麼多⼿沖壺與濾杯,每⼀個都會⽤嗎?
我笑著回答他:「每⼀個都會⽤啊~但常⽤的或許還是那些」
既然如此,為什麼你還要買這麼多的器具?

除了收藏癖好之外,每個濾杯與⼿沖壺都有不同特性。
例如,我最近愛⽤的Driver ⽵節濾杯,它的流速適中、甜感明顯,即使在沖煮時有些分⼼仍有不錯的萃取率;
早上剛起床或是要測試新購入的⾖⼦時,我會⽤Driver ⼩⼭濾杯,隨便沖都有超⾼的萃取率
⾖⼦有什麼風味或是狀況喝下去⼀清⼆楚,也不⽤擔⼼剛睡醒⼿穩不穩的問題。
有時思考碰到瓶頸需要換個思維時,我會⽤河野流的⽂京⼿作濾杯做河野流式的沖煮,讓我⾃⼰能暫時拋開煩惱全⼼做好「沖咖啡」這件事情。
這個做法時常會有奇效,在⼼無雜念之後往往換回的除了是⼀杯好喝的咖啡之外還有新的想法。

Driver ⼩⼭濾杯>https://bit.ly/3FGjKTu
河野流 文京手作濾杯>https://bit.ly/3FJe4bi

看著朋友似乎還想開⼝,我直接回答他:「你是不是想說,厲害的⼈⽤⼀個濾杯跟⼀把⼿沖壺都能達成我剛剛說的」?
的確,扣除設計上的絕對限制不談,如果我們把⼀項器材玩到熟透的確有機會達成這樣的境界。
但這除了⾃⼰需要勤奮的練習之外,也需要去了解關於沖煮的專業知識。
更重要的是,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我們需要透過實作,借鏡不同的器具來驗證⾃⼰的想法是否正確!
否則,在只有⼀組器材下苦練與驗證,只會讓⾃⼰多繞了很多冤枉路。

當然,如果是針對新⼿,我則是建議先把⼿中有的濾杯與⼿沖壺的組合玩透
最起碼要了解⽬前⾃⼰技巧與這個組合能掌握的優、劣各是什麼。
否則貿然更動器材,只會讓⾃⼰亂了思緒,陷入懷疑⾃⼰的階段。

如果⽬前什麼都還沒有,那我推薦Driver的陶瓷⽵節濾杯(或是格拉斯濾杯)與Driver Premium (德川) 原⽊細⼝壺(或是河野流感溫⼿沖壺)的組合。
無論你是⼀次注⽔或是多次注⽔的⼿法,在適度的給⽔速率下這個組合都能呈現出較好的甜感
酸值的呈現也比較柔和,無論是淺焙或是中深焙的咖啡⾖都能有不錯的適⼝性。

Driver 格拉斯濾杯>https://bit.ly/45GgsLO
Driver Premium (德川) 原⽊細⼝壺>https://bit.ly/3SgDcOl
河野流 感溫手沖壺>https://bit.ly/3TUF5z2

所有的咖啡器具都是為了輔助我們實現⾃⼰能製作出⼀杯好咖啡⽽已。
如果過於執著於器材上⽽導致忘了喝咖啡原本是件輕鬆、開⼼的事情,那我覺得其實有點得不償失了!
所以我有很多不同的沖煮器具,依照當時的⼼情喜好來挑選適合的。
只要花費的⾦額是⾃⼰負擔得起的,為什麼不把錢花在能取悅⾃⼰的事情上呢?